檢視購物籃

Alastair Philip Wiper

訪談

《不可能藝術》(The Art of Impossible)作者與拍攝者《Bang & Olufsen 設計典故》述說作者對於重工業的迷戀;如何拍攝「歐洲和研究組織」(CERN)的大型強子對撞機;以及為產品原型清理 Bang & Olufsen 檔案紀錄的經過。

  • 生產工廠內影像
  • 一探 B&O 揚聲器內部究竟

您是如何成為一名攝影師的?

我來自距離倫敦南邊大約 50 公里的一個小鎮 Guildford。我在英國大學唸了哲學和政治後,便到不同地方旅遊。當我在法國滑雪打工時,認識了一個丹麥籍女孩。然後我和她回到丹麥,從此再也沒回頭。當時是 2004 年。幾年後,我和那個女孩分手了,找到另一位丹麥女友。現在我有子,有房,算五子登科了。我剛到這裡時,其實是當一名廚師。但我對視覺設計很有興趣,便自己從中學習,後來幫設計師兼藝術家 Henrik Vibskov 工作。我幫他工作了八年。在那段時間,我開始拿起攝影機拍攝。不知不覺地,我就成了攝影師和平面設計師。

您拍攝過很多不同的題材,包括:工業類、科學類和建築類的專案。您覺得專案有趣的地方是什麼?

我喜歡走到幕後,看那些其他人沒有機會看到的東西。我覺得能夠這樣做,真是十分幸運。工業和科學類的作業作品對於我有特別的吸引力,因為我可以從那裡探索人類為解決問題所突發奇想出來的瘋狂方式。比方建造大型公共建設,為城市提供電力,或是整座陸地都是豬肉。或是可以分析宇宙間最小粒子的超大型機器,來幫助我們了解與生命相關的資訊。 在我做的事情中,建築類的比較偏古怪一點。但我對題材仍然會採取相同的手法。我並非是傳統的建築物攝影師。我比較有興趣的作品,是那些行為反常、半遭遺忘的建築師所做出來的,他們會跳脫傳統思維,以新型態展示他們的成果。比方說在 Avoriaz 的 Jacques Labro,或是在 Lanzarote 的 César Manrique。 幾年前我也開始寫東西,因為我覺得那會讓我的影像多些脈絡可循。我想讓人對我在拜訪這些地方時所經歷到的事產生感覺,同時也放些我認為可以讓照片更饒富趣味的資訊。

手拿電視螢幕之女人

您如何開始為這些題材拍照的?

大約五年前,我巧遇兩位在 50 和 60 年代時期為「大工業」做事的攝影師。Wolfgang Sievers 和 Maurice Broomfield。他們拍了大型煉油廠和生產廠房。在那個時代,公司對擁有那些工廠是很自豪的,不像今天反而會感到很難為情。

Beoplay 90 機頂(無外罩)

我感到震驚不已。好像是靈光一現,我當下知道那就是我想要拍的東西。因此我開始像著了迷一般地投入研究,只要是任何可以的地方,就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,建立自己的作品集。在過去幾年時間內,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如何抓住一個對的人,然後學習如何說服他,讓我進去他們的廠房設備。

這些題材是自然而然產生的,還是您需要特別去挖掘的?

這段時間,我夠幸運獲得讓我感到有興趣的商業和編輯工作。但我還是花很多時間,研究可以為進行個人專案而造訪的地方。在進去某些地方前有很多工作要做。有時因為找錯人而陷入絕境,他完全不了解我想要做什麼。或是不懂為什麼這對他們來說會是一個有趣的專案。但如同我之前所說的,經歷過去這幾年,我已經相當擅於處理這些情況了。

我所去過的一個最輕鬆的地方,其實是原本我以為會是最難進得去的地方,也就是 CERN 位在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。剛開始時,我計畫讓自己如同他們一般的觀光客一樣進去參觀。但我也寄了一封電子郵件到他們的媒體辦公室,詢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其他觀光客看不到,但可以讓我看的地方。讓我感到驚訝的是,他們居然提供給我一段私人導覽。那一個下午,導覽我的員工是一位已經在對撞機工作了 30 年的員工。我們持續保持聯絡,後來還回去了兩次。上一次 CERN 要求我為他們的設備所進行的拍攝工作,還真是我的一個夢想之作。

生產中的 Beolab 90

您最喜歡的專案是哪一個?

有一個專案真的很突出,那就是為《Wired Magazine》在南韓拍攝屬於 Maersk Triple E 的建築物,那是全世界最大的貨櫃船。看到船上那些大塊大塊的東西被抬起來,然後像樂高積木一樣地放在一起,真的很壯觀。我也喜歡我在 Horsens 幫 Danish Crown slaughterhouse 進行的系列,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屠宰場之一。

在一個非常有系統的建物裡看著這些所有的粉紅肉體,視覺震撼很強烈。這是一種黑色幽默,我喜歡。身為美食主義者,對於我們如何消耗這一類的食物,有一個很有趣的辯思。我的確賣過幾張那個系列的大型尺寸照片,我會玩味地想像,誰要把那樣的照片掛在壁爐上或是床頭上。

還有當然就是進行《不可能的藝術》這本書囉!

Alastair Philip Wiper 著作《不可能的藝術》影像

不可能的藝術》是如何誕生的?

我從小就記得 Bang & Olufsen。我爺爺有一台 B&O 電視。我的腦中總覺得這是一家真的很有趣的公司。當我搬來丹麥後,我對它更加注意。很明顯,這是我會想要多加了解的一家公司。我透過一位朋友,和公司內一名非常資深的人員安排了一場會議,對他們陳述編寫這本書的想法。我很驚訝,他們居然一路支持到底。他們真的讓我在書中自由發揮,沒有什麼干涉。

「書中有少數幾張實際產品的影像,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到。我對那些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東西很有興趣。」

Alastair Philip Wiper

這家公司有這麼多的歷史典故,還有這麼多的標誌性產品。我想要用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來呈現這一切。有別於虛假的行銷方式。我們和一家很棒的出版社 Thames & Hudson 合作,接著我開始著手探索在 Struer 的廠房設備,為舊原型清理地下室,在工廠裡四處走動,然後在研發部門觀看產品的測試過程。書中有少數幾張實際產品的影像,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到。我對那些你們通常看不到的東西更有興趣。我想要讓人在看透時形成一種趣味,帶給人會心一笑。我最不想做的就是讓它變成一本設計乏味的書。

一面有為 B&O 工作超過 25 年員工照片的長牆。

《不可能的藝術》專案中的個人亮點是什麼?

Struer 4 號工廠的員工餐廳裡有一面 30 公尺長的牆,上面有一幅照片,裡面是在 B&O 工作超過 25 年的每一位員工的照片。這個牆面被稱為「名氣之牆」,牆上總共有 1231 張照片。看到有這麼多人已經在那裡工作了這麼久,想到就讓人肅然起敬。這面牆成為這本書的靈感泉源。

因此,我們在書中再造了整件事,總共佔了 14 頁。我以為不論是 B&O 或是出版社都會認為太誇張了,但每一個人都點頭讚好。書中或許還有更「壯觀」的影像,但如果真要說會讓我微笑的地方,那就是那一個部分了(還有看著髮型和眼鏡造型經過 70 年後的變化,也是一種不錯的樂趣)。

  • (左)Beosound Ouverture 剖面圖,(右上)兩代 B&O,(右下)《不可能的藝術》封面

Stay In Touch

成為 Bang & Olufsen 家族成員

搶先別人之前,享受全新推出且限量的產品、專屬事件、特惠活動與其他更多專屬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