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jarke Ingels
如果人們各有不同,那麼為何所有的住家都一樣?
知名丹麥籍建築師和意識形態倡導人 Bjarke Ingels 邀請我們進入他的私人住宅,分享他對於建築、科技以及 Bang & Olufsen 的看法。
Bjarke Ingels 的第一個主要專案是在 2005 年完成的,即得獎的「VM Houses」。那是兩棟排成字母 V 和 M 的住宅大樓,座落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新區域內,這是他在 PLOT 擔任建築師時與前合夥人 Julien de Smedt 一起建造的。這個專案具有象徵性,因為屬於現代靈活生活方式的中心,也是我們要在這裡討論的主題。
「VM Houses 的概念是盡可能平價,因為那時沒有人知道那個區域會變得如何。我們有意識地要讓公寓越單純越好。我們在公寓裡創造出很多高度,也確保有大量陽光照射進來。」Bjarke Ingels 一邊帶領我們看他最近整修過的房子,一邊說道。
「回頭看,我們當初用在 VM Houses 上的形式,正是最近用在我自己公寓上的這種形式。我打掉幾面牆,讓自然光線可以照射進來。我基本上打通了客廳的空間。」 他吐露說,整修過程不完全按照計畫進行,因為從構思到實現,期間充滿各種挑戰。數學應用題很少被用到,有如他諷刺的評論:「等我們結束這裡後,或許我就會要移到下一個家了。」
打破傳統為生活留空間
「如果你看一個家中安排房間的傳統方式,會有很多密密麻麻的隔離功能。但在現實中,唯一一個你需要關門的地方是浴廁。或許更寬闊的空間對人們來說會更好吧?」
如果問 Bjarke Ingels 這一道問題,答案是再顯而易見不過。當我們看到他們在 VM Houses 這個專案中所做的,把家的裡外都變得超級彈性,準備好隨時來個大改變,這便是由基本的人性洞察力推動出來的。唯一能確認的就是變化。
他們為自己這一代建造了他們所稱為的計畫性彈性屋,房屋可接受個人不同的需求,同時也可適應不同的生活形式。
「我在對四面牆內所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都有清楚概念的前提下,不斷嘗試讓整個房屋活化起來,而不是保留這些沒有用到的平方公尺。」Bjarke Ingels 說。「我將房屋視為你個人的畫布,用你的個人物品來為這一個地方加上最後一筆,創造出最後的個性特質。牆上的藝術作品、架上的書冊,和地上的地毯,都可以展現出你家中的個性特質。你可以找到的最佳樓房是可活用的面積和高天花板,可將這部分稱為「未經處理的原始本質」,和品味或個人特質沒有關聯。」
現代住家中高科技的位置
在當今這個時代,家中有越來越多的科技藏在每一個看得見的產品中,又隱入視線之下,所產生的問題便是: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事物。因為科技往往會背離我們的期望:增加複雜性,出現過多選擇,而實際應該要相反才對,也就是讓生活更輕鬆,或許還更能讓人享受。「家中所需的科技技術特性要盡可能保持固有性,這一點很重要。當適當設計的科技有能力改善生活時,你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是 Bang & Olufsen 遙控來控制音樂、電視、溫度和燈光。」Bjarke Ingels 在房間內揮舞著銀色的遙控器說。一個即將完成的「大」建物專案簡報從他的 Beovision Avant 電視畫面放映出來,收音機的音樂流瀉在家中的每一個角落。
Bjarke Ingels 最喜愛的一個文學類型是科幻小說,接著他帶出 Philip K. Dick 這一位狂熱型作家,因為他對文體有最酷的定義。「如要解釋 Philip K. Dick 的科幻小說,既不在於講空間,也不在於未來;而是一種創新形式或是注入新思維的文體,通常是將科技帶入我們生活中的新思考方式,但可以是文化性、政治性或其他什麼的。」「即使在一開始聽起來難以想像那一個概念,但重點是,你看著你所認識的這一個世界,然後再將那一個創新元素加進去。接著,你的注意力會放在創新的潛力以及它所帶來的後果,在那裡你創造出了一道以故事形式呈現的探索之旅。」
「科技是創新和新型態的固定來源。身為一名設計師,你可以探索可能性和因進步所帶來的結果。做為一名建築師,你不會設計出相同的建築物兩次,因為事情免不了有所變化。人們和改變共處的方式,有如他們所擁有的工具和機會。你需要充分利用那些轉變,我們的專案多半會以某些形式運用科技。」Bjarke Ingels 說。
「科技不是目的,而是達到目的地的一種手段。一切在於為你的設計目標對象創造出最好的生活。如何達成,那就要看設計過程,但目的是他們所過的生活方式。
Bjarke Ingels
當你談到家中的科技時,便出現了一種衝突的可能性。科技將每件事物帶進生活,讓每件事物和每個人都有機會取得。你總是保持連線狀態。但該如何讓它與家庭的神聖性相合?你的家曾經是一塊寧靜之地,除非有人打電話到家中的固定電話機,否則你只會和家中的人交流。現在你總是在線上,終始能找得到你。
「時間寶貴,現今難以取得平靜安靜。連飛機上都有無線。」 當他繼續說時,你又感覺他立即將這種不便性變成一種資產。「正面是你總是有高科技工具在手上,任何地方都可以讓你工作,而消除零生產力時間。最終,科技為你省下時間,讓你可以在珍貴的重要時刻出現。這樣你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,坐在計程車後座上解決事情,當你回到家時,工作已經完成了。」
你雖然總是保持連線,但並不代表別人總是可以找得到你。Bjarke Ingels 一語道破,我們人類是科技的主宰,如何使用科技,完全在於我們自己。
「過去,固定式電話會一直響到你接起來。你可以將電話線拔掉,但沒有人這樣做。他們會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去接電話,讓鈴聲不再響起。因此即使科技在過去不是如此無所不在時,卻讓人更累。現在,你只要將行動電話轉成靜音後,不想接聽時就不用再回應了。當你想要獨自安靜時,可以將電話設置在飛航模式。科技的控制權掌握在你的手中,因此那是一件和行為有關的事。如果科技產品在家中佔據太多空間和時間,你可以改變它。
情緒:是什麼讓北歐設計獨樹一格?
與 Bjarke Ingels 談話時,你才發現到他不曾真正將自己特別視為北歐人,但由於他已經搬到美國,他由此領悟出驅動北歐設計(或許以文化為統稱)的是某種社會性同理心。那是一種對大自然的讚頌,不論是從環境觀點或是對天然材質的親近性。 「我想另一個象徵北歐的地方是直截了當。」我們的設計中帶有一種更直接的東西。風格不是一層你之後用來作為裝飾或造型的東西。我們嘗試將一個產品中原本就具有的特質表達出來,並不斷精煉這種特質,以呈現出人們對產品所需要的那一個精華本質。」Bjarke Ingels 說。
「精煉和對脈絡的了解性是 Bang & Olufsen 所代表的。我和這些產品一起成長,生活在一個充滿超高科技和薄木片(或說木材),還有玻璃和鋁材的世界。」他停頓片刻,回想兒時記憶。
「試著了解他人——是 Bang & Olufsen 幾世紀以來一直在做的事。他們始終以顧客的角度思考,而不是只注意他們身邊的狀況。」 他看似急於表達自己觀點地說道:「我認為正確的說法是:科技不是目的,而是達到目的地的手段方式。一切在於為你的設計目標對象創造出最好的生活。如何達成,那就要看設計過程,但目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。」
「當我們談到設計圖騰時,有一個從腦海迸出來的詞是:專業能力。擁有真正關注自身領域的能力,是讓像 Bang & Olufsen 這樣的公司與眾不同的地方。當你將堅定的態度結合那種特質,拿來看功能和形體時,你就會有一種易如反掌的感覺。要將那種毫不費力的感覺注入在產品中,讓人們去感受那種感覺,需要花費很多精力。」Bjarke Ingels 說。
在一個產品生命週期變得越來越短的時代,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剛好相反,那有可能會產生衝突嗎?
「當然在某點上會有兩難狀況,但其中一個不一定會阻礙到另一個的發展。我認為要回到專業能力上。我始終在鼓吹,建築、設計和科技是不斷進化的,而不是大翻轉。改變不會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發生,你也不會每次都要從零開始。你從原先已經有的東西,和過去已經學過的東西上面開始建立,那就是每一次都能讓你再邁進一步的方式。」Bjarke Ingels 說。
「當你親身經歷一些事情時,有時事情可能會受到一個幾乎算是革命性的衝擊,不然就是一個很大的突破,但當你再靠近一點檢視時,往往會發現,真正的創新實為一道明顯的精進。」Bjarke Ingels 在下結論前如此說。「我在我所在的領域中看到這個狀況,所謂的突破通常是指對以往做過的事情經常進行調整或精煉。如果某件事讓你感覺非常棒,你會忐忑地感到之前一定已經做過,因為太明顯了。」
出色與平庸之間的差異如刀片一般薄。藉著以人為本,並且保持反覆進行,將可進入正確的路徑——這便是 Bjarke Ingels 的答案。我們同意。
成為 Bang & Olufsen 家族成員
搶先別人之前,享受全新推出且限量的產品、專屬事件、特惠活動與其他更多專屬體驗。